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開展以來,我們深入聯(lián)系點,通過現場了解、入戶走訪、召開座談會等形式,與群眾面對面接觸,心貼心交談,就農業(yè)農村發(fā)展、農民致富增收等問題,進行了廣泛的深入細致的調研。
鹽湖區(qū)王范鄉(xiāng),是一個典型的純農業(yè)鄉(xiāng)鎮(zhèn),全鄉(xiāng)18000余人,5.2萬畝耕地,產業(yè)結構調整比較到位。13個行政村的“一村一品”形成了各自鮮明的特色,主導產業(yè)以反季節(jié)拱棚韭菜、葡萄、冬棗、甜瓜與西紅柿輪作、食用菌、桃梨果經濟林為主,2013年9月,全鄉(xiāng)單農村信用社一家存款就達到了1億3千萬,全鄉(xiāng)經濟收入完全依賴于農業(yè)生產。
在調研中,我們看到了、聽到了王范鄉(xiāng)近年來發(fā)展的巨大變化和取得的新成就,同時聽到更多的農民群眾反映的卻是水利設施的滯后與亟待解決的電力設備陳舊造成的電力吃緊問題,對農業(yè)發(fā)展、農民增收所帶來的巨大影響。
水利是農業(yè)的命脈。農業(yè)要發(fā)展,農村要振興,農民要小康,離不開強有力的水利保障。目前,王范鄉(xiāng)擁有深井220余眼,上世紀七八十年代使用的七八十米深的淺水井,因為地下水位的連年持續(xù)下降,幾乎全部報廢。近年來,王范鄉(xiāng)通過群眾股份制打井、萬畝開發(fā)項目和水利節(jié)水灌溉項目的逐年實施,舊的淺水井慢慢被取代,現在更新的水井為230米至300米的深井,按理說更新后的水井應該基本上能夠滿足群眾灌溉了。
但是,在與各村群眾深層次的交談中,我們了解到真正制約王范鄉(xiāng)農業(yè)發(fā)展的決定因素,不是水利設施的滯后,而是由于電力設備的陳舊而造成的電力吃緊問題,此外,還存在著把變壓器損耗和線路損耗轉嫁于農民身上的問題,增加了農民負擔的情況。
王范鄉(xiāng)目前的電力設施狀況:王范鄉(xiāng)的電力線路有兩條,是來自于馮村順過變電站的838和839線路,分別承擔著劉村莊村、霍趙村、姚張村、姚張莊村、公村、下馬村6個村和王范村、張董村、坡東村、杜東莊村、杜西莊村、鄭村、王范莊村7個村的農民生產生活用電。
目前,全鄉(xiāng)用于群眾照明和灌溉的變壓器僅有162臺,變壓器的容量多為50千瓦,就是這50千瓦的變壓器,全鄉(xiāng)用于灌溉的220眼深井都不能保證每眼一臺。每年夏季在近4個月的時間里,這兩條線路的電壓低不說,還經常整條線路的限電。限電期間,農民群眾的生活成了大問題,吃不到嘴里,睡不到屋里。農作物灌溉也沒法進行,只能眼睜睜地看著苗木枯萎,土地冒煙。此外,農民群眾還要承擔來自變壓器的損耗和電路線路的損耗。
問題一,電力設備的更新與增容嚴重滯后于農業(yè)的發(fā)展,造成了水利設施不能正常運轉。原先淺井的22千瓦電機水泵更新成了深井的37千瓦電機水泵,而變壓器的容量還遠遠停留在上世紀八十年代的50千瓦,甚至還有30千瓦的變壓器存在。每年的5月下旬至9月中旬,烈日當空,熱浪翻滾,正是各類經濟作物需要大量灌溉的時節(jié),但是因為線路傳輸過來的電壓大大低于正常的380千瓦,加上變壓器容量過小,電壓根本達不到水泵的開泵要求,出水量遠遠少于正常出水量不說,還經常燒毀電機設備。就是這種情況,全鄉(xiāng)的水井還是只能開一半關一半。變壓器增容需要巨額資金,一臺100變壓器增至200,需要資金8萬元,一個新戶也要8、9萬元,這部分費用村里根本無法承擔。由于變壓器無錢增容和上戶,致使每個村都有大面積的耕地從保澆地褪變成了擴澆地,影響了農業(yè)的發(fā)展。
問題二,變壓器容量小,數量少,農民群眾的生活受到了很大影響。經濟發(fā)展了,農民富裕了,城里居民使用的各類家用電器,也進了農民家庭,電冰箱、空調、洗衣機、微波爐、電磁爐等等幾乎家家都有。但是,農村的生活用電在設計和配備上,還沒有跟進。王范鄉(xiāng)的大多數村子的群眾生活用電依舊依賴于1個變壓器,容量也不大,只有個別的大村才有2個。由于傳輸過來的電壓低,加上變壓器的有效覆蓋面有限,即便農民家家都自配了大功率的穩(wěn)壓器,還是造成了農民的空調吹熱風、電磁爐不能燒水、電冰箱不能存放食物、就連電視節(jié)目都不能正常觀看,農民群眾最基本的吃飯睡覺都成了問題。
問題三,電力材料、變壓器的損耗、電力線路的損耗,是不是應該由農民群眾來買單。王范鄉(xiāng)13個行政村的高壓、低壓電力線路材料、變壓器,甚至電桿都是由群眾自己籌資來負擔的。電力是商品,農民群眾在花錢買電的同時,是不是應該承擔電力設施建設的費用?國家對此有沒有明確的規(guī)定?變壓器的損耗,電力線路的損耗,沒有固定的額度,隨意性很大,在向農民收取的電費中,這部分損耗費用占到了農民群眾支付電價的1/4還要多,無形中嚴重增加了農民的負擔。
解鈴還須系鈴人,解決農村電力吃緊,減輕農民負擔,關鍵還在電力部門。
我國是一個農業(yè)大國,農村人口占全國總人口的80%,因此,做好農業(yè)農村農民工作至關重要。當今中國,發(fā)展日新月異,國民經濟和人民生活對電力資源的依賴越來越大,農村也是一樣。
作為電力部門應該深入農村,關心農民,支持農業(yè),一方面,簡化辦事程序,重新核定收費標準,該減的減,該去的去,同時保障電力設施合理高效運行;另一方面,公布舉報電話,開門辦電力,向農民群眾公開收費事項和標準,制止存在的行業(yè)亂收費行為。
真正解決王范鄉(xiāng)的用電問題,應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第一,更新電力設施,加大馮村順郭變電站的功率,改變小馬拉大車的現狀,確保電壓輸出不衰減;第二,增加變壓器數量,灌溉上最好每眼深井專用一臺變壓器,照明上按照村子的大小和變壓器的有效覆蓋面,將現在的1個照明變壓器,增至2個或者更多,以滿足群眾實際需求;第三,對原有變壓器進行大范圍增容,將50千瓦及以下的灌溉變壓器全部增至100千瓦,將照明的變壓器統(tǒng)一增至315千瓦。當然,如果還是要讓農民群眾來承擔增容的高額費用的話,這些問題都是無法解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