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名求職者的故事
求職,總是伴隨著迷茫、忐忑、焦慮、苦澀與期盼,下面CN人才網小編為大家?guī)淼氖侨舐氄叩墓适,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故事一
先就業(yè)再擇業(yè)為進入心儀行業(yè)積累經驗
林瑜2015年畢業(yè)于蘭州一所高校的漢語言文學專業(yè),對文字有著先天愛好的她,期待能找到一份傳媒行業(yè)的工作。林瑜坦言,自從畢業(yè)后,她曾在父母的.“壓力”下考過兩次公務員,也參加了研究生考試,但均以失敗告終。隨后,她嘗試過在蘭州一家紙媒實習,并試圖最后留在這里工作,但最終還是沒有成功。“可能是我個人素質問題,首先我性格比較內向,不太適合在媒體工作,其次學歷含金量也相對弱一些。”林瑜在客觀地評估了自身軟硬件實力后,決定先找到一份相關的工作就業(yè)再說。于是,細心的她重新書寫了簡歷,淡化學歷水平,突出文字功底,最終加入了一家策劃公司,成為一名策劃經理。
“我覺得,在就業(yè)選擇上,許多90后都很現實。反而是父母總是希望子女能找到一個‘鐵飯碗’。”林瑜認為,她自己喜歡這種工作,雖然工資不高,但足以養(yǎng)活自己;雖然工作普通,但可以學到很多東西;雖然崗位平凡,但按時上下班,可以有不少空余時間充實自己。在策劃公司工作快一年了,林瑜說還沒有辭職的打算,“我想在現在的工作中做出一些成績,先鍛煉鍛煉自己,以后有機會再進入媒體工作,現在的經歷也可以作為敲門磚吧。”
故事二
試用期不是公司說了算
又到傳統(tǒng)求職季,看到人才市場里鋪天蓋地的招聘啟事和洶涌的人潮,周梅想到了她剛畢業(yè)時候的情景。周梅的第一份工作是一家網站編輯,準確來說是編輯+助理+清潔工。剛應聘時,公司人力資源部負責人說只要把稿子寫好,其他啥事不用管。但是上班三個月后,周梅發(fā)現公司從來不開會討論工作,每天安排工作就是主管領導通過QQ告訴她今天干什么,周梅當時想,連正常的例會都不開還能算是一個正規(guī)的公司?
“三個月后就過了試用期。”周梅說,試用期過了之后卻一直還拿著試用工資,一人身兼數職不說,還要應酬客戶,陪吃飯喝酒,也沒有人告訴她簽正式合同的事。當她找到公司負責人時,公司負責人說,因為人員流動性大,所以五險一金只有在正式工作一年后才會繳納。聽到這樣的說法,周梅果斷選擇了辭職離開,周梅認為,大學生畢業(yè)的第一份工作,還是應該進入制度更健全的公司,保證自己的利益。
故事三
留學花費80萬歸來求職月薪才3000元
拿著法國一所大學管理學學位的韓濤,為了工作和薪金的問題,郁悶了很久。“剛回國時期望薪金在6000元左右,后來雖然發(fā)現這個要求在蘭州算比較高了,但覺得找個5000元左右的工作問題還是不大的。”韓濤說,畢竟自己在外國學習了四年,每年幾乎花費在20萬元,還是想盡快賺回來。
所以投了簡歷后,雖然也陸陸續(xù)續(xù)接到過一些面試機會,但最后的基礎薪金基本都在3000元左右,他就沒有進一步考慮,想著說不定等等會有更好的機會。不過一再碰釘子后,使他開始意識到,也許自己之前的想法太天真了,“那時候突然發(fā)現,現實是殘酷的,要開始正視現實了。”
調整過心態(tài)的韓濤再次出發(fā),不久便在一家房地產公司找到了一份行政管理的工作,小韓說,雖然自己認清了這個現實,但偶爾想起來還是覺得落差挺大的,“每個月3000多元,我得什么時候才能掙夠出國留學的花費”是經常縈繞在他腦海里的一個負擔。
【三名求職者的故事】相關文章:
求職者的經典小故事01-17
求職故事:執(zhí)著的求職者01-18
三名大學畢業(yè)生的創(chuàng)業(yè)故事07-31
關于不要報酬的求職者的故事03-28
別做過期求職者職場故事02-01
一個年輕求職者的經典面試故事03-28
高三名言經典句子03-11
一個求職者被拒絕10次的求職故事02-11
四個求職者失敗經歷的求職小故事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