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自說自話
在無領導小組面試的自由討論階段,考生應該闡述自己的觀點,列舉出充分的理由來說服其他人贊同并支持你的觀點,但也要注意不能過于固執(zhí),要關注考場形勢。在其他人已經達成共識的情況下,還是一味的堅持自己的觀點,這樣的選擇是很不明智的,最終只會讓考官覺得你是一個固執(zhí)、沒有大局觀的人,這樣的人不會是用人單位想要的人。
【優(yōu)化策略】
在面試的討論過程中,一定不要過于固執(zhí),一定要融入到團隊熱烈的討論中來,且最好要成為這樣一個熱烈討論的組織者和引導者,絕對不要以為“這個問題沒有討論的必要,我一個人就能搞定”。真正要做的就是學會察言觀色,多觀察其他同學的反應,如果遇到有特別針對自己的對手,也可以適時發(fā)動群眾的力量,一起來對該對手進行回擊,這樣無形中,自己的”盟主“地位就出來了。
二、“沉默羔羊”
對于考生而言,縱使詩書滿腹,不展現出來也是枉然。不要妄想坐在座位上一言不發(fā)就能引起考官的注意,游離于討論群之外的沉默羔羊,只會被團隊和考官遺忘。無領導小組討論時間緊而能者眾,要想在有限的時間內盡可能多地吸引考官的眼球,就必須爭取發(fā)言機會以展現自己的才華。積極爭取并充分利用每一次展示的機會,自信而有力地說出自己的想法,讓考官看到你、記住你、選擇你!
【優(yōu)化策略】
一方面,要多鍛煉自己的表達能力,可以在平時找自己的同學朋友進行相關問題的討論和辯論,從”沉默的羔羊“轉為”牙尖嘴利“的辯手。另一方面,尤其要注意給自己減壓,把無領導小組討論面試的考場,當成是自己平時與同學朋友的討論,以輕松的心態(tài)去迎接挑戰(zhàn)。
三、定位不準
在無領導小組討論面試中,考生應當能夠把握和扮演好自己的角色。這種角色不是題目本身賦予你的,而是你在面試過程中所處位置和所起作用的一種具體反映。比如,有的考生像虎一樣有威信和領導能力,能夠主導面試全局;有的考生如羊一般和諧,偶爾協(xié)調現場的關系和氛圍;有的如狼一樣具有進攻意識,觀點明確、言辭犀利、論證有力;有的如絢麗的蝴蝶,話雖不多卻句句精彩,引人注目。
【優(yōu)化策略】
在考前就對自己的能力和性格進行全面的剖析,找到自己在面試中具體要扮演的角色,并設想自己處于各種角色應該怎么做,然后在面試時,把事先演練的角色定位與現場情況結合起來:假如這個題目正是自己很拿手的,那就不妨做一個觀點的倡導者,成為領導者;假如這個題目自己不熟悉,那就不妨做一個過程的組織者,做好記錄、記好時間,當一個組織者、總結者。
四、無效發(fā)言
考生存在這樣的誤區(qū),認為在面試中說的越多越好,其實這是一個嚴重的誤解。因為面試,特別是無領導小組討論面試,它不僅注重發(fā)言的數量,更注重發(fā)言的質量和有效性。
在無領導小組討論面試中有一個重要的概念——有效發(fā)言。有效發(fā)言是指能夠起到在形式上合理推動面試的整體進程直至達成一致的意見或完成規(guī)定的任務,在內容上準確解析題中核心問題或者緊密聯(lián)系面試過程中主要矛盾而起重要作用的發(fā)言。有效發(fā)言的次數和質量是構成考生面試過程中最”有用“的部分,同時也是評價考生表現的基本依據。
【優(yōu)化策略】
面試中不是說得越多越好,而是要盡力爭取更多次數的有效發(fā)言。一句切合題意、直擊要害、解決問題的”真言“抵得上一萬句空洞無謂、不著邊際、東拉西扯的”無用話“。一是平時練習自己的歸納概括能力,一句話能說清楚的,千萬別分成三句說;二是要注意給其他人發(fā)言的機會,不要成為壓制別人話語權的”暴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