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美德少年主要事跡
2017美德少年主要事跡一
美德少年名片:沈珈慧,紹興市越城區(qū)柯靈小學四年級學生,去年夏天,一場意外奪去了她的左腿,而她用積極樂觀的態(tài)度面對不幸,自強自立,鼓舞著身邊的其他人。她的故事還被拍成VCR,在這次活動上進行現(xiàn)場展播。
面對殘酷的意外,她用笑容支起生活
去年8月4日,10歲的沈珈慧在和姐姐騎車去游泳的路上,不幸遭遇了一場車禍,姐姐腳趾骨折,而年幼的沈珈慧則永遠地失去了左腿。這次飛來橫禍曾讓這個家庭跌落谷底,然而,好在眾多社會各界愛心人士得知消息后紛紛伸出援手,或寄來捐款幫助渡過難關(guān),或?qū)3腾s到醫(yī)院為沈珈慧加油打氣,最終幫助沈珈慧和這個家重新振作起來。目前,沈珈慧已經(jīng)裝上了義肢,不需要借助拐杖就可以自己走路,大部分的生活起居也已經(jīng)能夠靠自己獨立完成。
看到沈珈慧時,讓人印象最深的就是她燦爛的笑容。她喜歡拍照,翻看她家人發(fā)在朋友圈上的照片,就能發(fā)現(xiàn)幾乎每一張都有她或俏皮,或爽朗的笑容,就像是冬日一抹溫暖的陽光。
“這個小姑娘很喜歡笑,很少看到她有失落的時候。”曾任沈珈慧班主任的語文老師徐小燁告訴記者,沈珈慧并沒有被生活的意外打倒,她臉上的“招牌”露齒笑總能隨時綻放。誰會想到,在這個瘦瘦的小女孩身上,曾背負那么多可能連成年人都無法承受的痛。
她多才多藝,用正能量鼓舞身邊的人
沈珈慧對生活充滿信心和積極的向往,她沒有因為不幸而自卑,反之,彈古箏、學茶道、跳舞、唱歌,她有了越來越多的興趣愛好。傷腿并不影響她邁出舞蹈的步伐,生活的困難也沒有讓她喪失在音樂和茶道中尋求快樂的斗志。
徐小燁說,沈珈慧不僅是個堅強的女孩,她的積極樂觀還鼓舞著身邊的伙伴甚至其他老師和家長。沈珈慧已然成了學校的小“明星”,在其他同學眼中,這個漂亮的小姑娘并不是被特殊對待的對象,她活潑熱情不怕生,多才多藝又可愛親切,班級里的小伙伴都喜歡圍著她轉(zhuǎn)。
“一路走來有很多的不容易,但我看到了珈慧的努力,看到了她的堅強和毅力,讓我很感動,又很欣慰。”沈珈慧的媽媽沈釵娟說,她希望沈珈慧能夠在接下來的`學習和生活中再接再厲,不僅要努力做更好的自己,更要去幫助和鼓勵更多的人。”
“我們能挺過來,少不了社會上好心人的關(guān)心,現(xiàn)在我正在想辦法盡力去幫助其他有需要的人,回報那么多陌生人的恩情,把希望和正能量一直傳遞下去。”沈釵娟說。
2017美德少年主要事跡二
略微矮小的個頭,清澈透亮的眼瞳,牛仔襯衣外搭藍白相間的針織衫,再配上一身校服……初見楊凡,他臉上的笑容羞澀靦腆。但和他聊了不到五分鐘后,記者就感受到了這個孩子渾身散發(fā)出的陽光、樂觀與積極。
楊凡今年10歲,是廣元市利州區(qū)雪峰小學的學生。通常,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大都過著時而撒撒嬌、時而小任性的童年生活。但對于父親離世、母親身患癌癥晚期的楊凡來說,10歲的他需要比同齡人更加懂事,需要和鍋碗瓢盆、柴米油鹽打交道,要與母親相依相偎,一起呵護、經(jīng)營這個一度瀕于破碎邊緣的家庭。
楊凡先后被評為學校“環(huán)保小衛(wèi)士”“學習標兵”等。2014年,楊凡還被廣元市委、市政府表彰為該市“最美孝心少年”
做媽媽的貼心“小棉褲”
常言道“女兒是媽媽的小棉襖”,在媽媽楊中慧的心中,兒子可以稱得上是自己的貼心“小棉褲”。
早在楊凡一歲半的時候,父親就被癌癥無情地奪去了的生命。從此,母子二人便相依為命。為了給孩子一個好的學習環(huán)境,楊中慧帶著楊凡從老家來到廣元市區(qū)租房生活。小楊凡雖然有時也會調(diào)皮搗蛋,但總的說來也算得上乖巧懂事。
楊中慧每天晚上十點下班,在此之前,楊凡會認真完成作業(yè),自己玩耍,并嘗試著做一些家務(wù)。小小的他還不時地像“護衛(wèi)”一樣站在出租屋外的小路上,等待晚歸的媽媽回家。
原以為日子就可以這樣簡單幸福地繼續(xù)。然而,2013年11月,一紙體檢報告又將這個剛剛走出悲傷的家庭推向了破碎邊緣。
給媽媽活著的勇氣
2013年,楊凡的媽媽在體檢時被查出“乳腺癌中期”。醫(yī)生告訴她,必須迅速手術(shù)治療,否則等到癌細胞擴散,那就沒救了。然而,楊中慧卻決定放棄治療。“10多萬對于我們來說,就是個天文數(shù)字。”
面對媽媽的放棄,楊凡哭喊道:“媽媽,你不能死,你別丟下我啊!你死了我怎么辦?我已經(jīng)沒了爸爸,我不能再失去你啊!”
這句話像鋼針一樣,字字扎在楊中慧的心上,讓她重燃求生的意志,鼓起了與病魔抗爭的勇氣。
在親戚、朋友和同事的幫助下,楊中慧開始接受治療。在此期間,楊凡每天早晚都會給媽媽打電話,或聊聊學校發(fā)生的事情,或是自己編一些笑話來逗媽媽開心。他還常常像個小大人似的說:“媽媽你好好治病,其他啥子都不用管,你還有我呢!”
陪媽媽重新經(jīng)營小家
在楊中慧回家休養(yǎng)的日子,兒子楊凡更是成為了她唯一的支柱;貞浧“化療——休養(yǎng)——再化療——再休養(yǎng)……”的那段日子,楊中慧癟了癟嘴,感嘆道:“真的就覺得自己是行尸走肉。”而在這期間,兒子楊凡的身影和聲音無疑都成為了她戰(zhàn)勝病魔的一劑良方。
化療期間,楊中慧由于脫發(fā)嚴重不愿出門,一度情緒低落、脾氣暴躁。小楊凡便想方設(shè)法調(diào)整媽媽的情緒。每天早上6點,只要沒下雨,楊凡都會拖著媽媽到后山鍛煉身體;上學前總會走到媽媽面前做個鬼臉,叮囑媽媽要好好休息、乖乖聽話;楊凡每天放學回到家的第一件事就是到病床前給媽媽按摩,然后煮飯燒菜、做家務(wù);夜里無論多晚,只要聽到媽媽咳嗽,楊凡都會立即起來遞上垃圾簍、紙巾和熱水;有時他還會帶著媽媽的假發(fā)演小品逗媽媽開心。楊凡說:“媽媽病了,我就得變乖一些,盡量多干些活兒,好好照顧她,讓她開心點。”
如今,小楊凡已經(jīng)會做好幾個拿手菜,醋溜蓮白、虎皮青椒、涼拌黃瓜、燒茄子、回鍋肉都不在話下。他貧嘴地說:“我小時候就像個‘娘娘腔’,現(xiàn)在完全是個‘爺們兒’了!”
繼續(xù)努力學習和生活
令楊中慧感到更加欣慰的是,這些瑣事并沒有影響到楊凡的學習成績,一張張榮譽證書、一次次優(yōu)異的成績,都讓楊中慧對她們母子倆的未來充滿希望!罘蚕群蟊辉u為學校“環(huán)保小衛(wèi)士”“學習標兵”等。2014年,楊凡還被廣元市委、市政府表彰為該市“最美孝心少年”。
在同桌李東玲的眼里,身為班長的楊凡“不僅成績拔尖,還特別樂于幫助同學,是我們應(yīng)該學習的好榜樣。”班主任袁金鳳老師也贊賞楊凡是一個“品學兼優(yōu)”的孩子。
面對這些榮譽和表揚,小楊凡絲毫沒有驕傲,他嘟嘟嘴說:“我到現(xiàn)在都還沒有被評為‘三好學生’,這就說明我還不夠優(yōu)秀。所以接下來,除了要好好照顧媽媽,讓媽媽天天開心以外,我準備向‘三好學生’努力!”
【2017美德少年主要事跡】相關(guān)文章:
2017美德少年先進事跡03-26
十佳美德少年主要事跡材料02-28
美德少年先進事跡材料201704-03
2017年美德少年事跡材料04-04
美德少年推薦詞+事跡02-26
2017年美德少年先進事跡材料02-26
自強自立美德少年事跡06-12
美德少年事跡+推薦詞02-26
小學生美德少年事跡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