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的應用》教學設計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學設計,借助教學設計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從而使學生獲得良好的發(fā)展。那么優(yōu)秀的教學設計是什么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比的應用》教學設計,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比的應用》教學設計1
《平面連桿機構》是中等職業(yè)學!稒C械基礎》中的重要內容,《鉸鏈四桿機構的演化及應用》是該章中的重點和難點。鉸鏈四桿機構是平面連桿機構中最為典型的機構,它可以演化為“曲柄滑塊機構、導桿機構”,多年教學發(fā)現,學生的基礎不同,雖然在學習“鉸鏈四桿機構的演化過程及應用”知識時表現出的困難程度有差別,但由于缺乏直觀經驗,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均會存在一定的難度!筆者針對現在所任教的單招學生教學對象,設計了一堂課堂教學并進行了實施,本文對教學中的成功與不足等方面進行教學反思,以在今后教學中有所借鑒,提高教學效果!
教情、學情分析:任教學生為“單招班”學生,他們的文化基礎與學習態(tài)度較不是太好。本節(jié)課是一堂復習課,在第一輪新課教學中主要采取傳統(tǒng)教學方法,因學生對“機構的應用”缺少感性認識,理解時表現出一定的難度。本節(jié)課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更加直觀)、采用“課堂自主—研究學習”的教學方法,力圖使學生對本節(jié)內容的理解更加深入,掌握更加透徹!
“教學目的”的制定:1.掌握鉸鏈四桿機構的演化過程及演化機構的結構組成及運動原理(認知目標);2.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概括能力和自學能力,使他們能在實習或生產中解決相關的技術問題(能力目標);3.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增進師生互動、交流、達到“教學相長”的效果,進行熱愛專業(yè)的思想教育,培養(yǎng)學生理論聯系實際地學習(情感目標)。
教學方法及手段的選擇:本節(jié)課采取課堂自主——研究的教學方法,課前讓學生先進行自學,課堂上教師對總的教學目標進行細化,在講解每個知識點時,采用“引導教學法”代替?zhèn)鹘y(tǒng)的“填鴨式”,先示出引導問題,讓每個學生通過思考解決問題,層層遞進,逐個解決問題,然后教師對學生的思維進行總結、訓練和拓展;為彌補學生想像能力的欠缺、增強學生學習的直觀性,對鉸鏈四桿機構的演化過程可采用flash軟件制作課件,對演化機構的應用(結構組成和運動原理)可從Internet上搜索多種教學素材(錄像、實物等),提高教學效果!
教學過程如下:
一、思維引入:
1.鉸鏈四桿機構三種基本類型及判斷方式?
2.急回特性判定及其應用意義?
3.曲柄搖桿機構死點產生條件、位置、克服方法、應用?
4.列舉實際生產生活中三種典型鉸鏈四桿機構的應用實例?還存在哪些其他形式的四桿機構?
二、思維啟發(fā)演繹:
。ㄒ唬┣瑝K機構
1.演化
通過演示,讓學生觀察,分析曲柄滑塊機構是曲柄搖桿機構的演化形式。
[多媒體]
觀察曲柄搖桿機構中,連桿BC與搖桿CD的鉸接點C的運動軌跡(標記)圓弧的半徑即為搖桿CD長。
觀察機構改變:(1)出現圓弧槽;(2)用滑塊替換搖桿CD,滑塊在圓弧槽內運動。
演示C點的運動軌跡,得出結論:C點運動軌跡不變。
啟發(fā)學生思考:若搖桿半徑變大,圓弧槽越趨平直時,C點運動軌跡。
[多媒體]
當曲導軌變?yōu)橹睂к墪r,C點的運動軌跡是一直線,機構運動形式改變了,曲柄滑塊機構。
分析曲柄滑塊機構的組成和運動原理
得出結論:曲柄滑塊機構組成(曲柄、連桿、滑塊、機架四部分)
運動形式為:曲柄(轉動)→滑塊(移動)
。ǘ⿲U機構
三、思維訓練與反饋:
從基礎知識、應用解答及技能訓練三方面進行思維訓練(具體問題略),以了解學生課堂學習的掌握情況。
四、思維拓展:
布置課外作業(yè)及思考題,進一步思維拓展(題略)。
教學效果的估測:本節(jié)課基本達到教學目標,課堂教學中成功與不足并存,下面對此逐一談談個人的體會。
成功之處:
1.機械專業(yè)課程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也可稱為理實一體化),大大降低了學生學習專業(yè)知識的難度。筆者從教十多年,跨出大學的門檻,隨即踏入中等職業(yè)學校的門檻,自身對專業(yè)知識的掌握很多是從書本上學來的,實踐經驗較少,受條件限制(硬件和軟件),課堂教學中不能夠給學生提供直觀的認知媒介,在教學鉸鏈四桿機構的演化機構的組成和應用內容時,教師感覺到講得很吃力,學生聽起來也覺得晦澀難懂,很多時候僅是為了應付考試而“死記硬背”!
2.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他們的求知欲。筆者在課后對10名(共35名)學生進行談話,并對全班學生進行問卷調查,結果發(fā)現,他們普遍認為此堂課上得非常好,較多學生上了此堂課后,不自覺地改變了一些觀點。他們說,他們以前一直認為機械基礎知識空洞、枯燥無味、難于接受,學了沒有什么用。課件中用動畫模擬將鉸鏈四桿機構的演化過程生動地展示出來,幫助他們更好理解知識,對知識的記憶保持較長的時間,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課件中通過錄像演示了各種演化機構在機器中的工作過程,幫助學生掌握鉸鏈四桿機構演化機構的組成和運動原理,特別是各種演化機構的應用,如內燃機中曲柄滑塊機構、牛頭刨床中擺動導桿機構、汽車翻斗自卸裝置中曲柄搖塊機構等,幫助學生進一步認識到,機械專業(yè)知識來源于生活,服務于我們的`生活,并不斷地得到發(fā)展和更新,無論將來是進一步到高校深造,還是直接參加就業(yè),他們都應該學好機械專業(yè)基礎知識。
3.運用教育學、心理學理論指導專業(yè)課的課堂教學,使教學方法和原則的選用更具有科學性。奧蘇伯爾提出,根據學生原有知識基礎進行教學,乃是教育心理學中最重要的原理。無論從縱向還是從橫向對生源進行比較,同一專業(yè)的學生都有可能在各方面存在較大的差異,因此在制定教學目標、選擇教學方法時,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實際情況,而不是千篇一律,重復同樣的教學過程。奧蘇伯爾的學習理論將認知方面的學習分為機械學習和有意義學習兩大類,當學生原有認知結構中沒有適當知識來同化學習材料時(盡管材料本身有邏輯意義),學生出現機械學習是不可避免的,這時,教師應了解有意義學習的條件。
4.采用自主教學模式,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教師不僅要傳授給學生知識,更重要的是要教給他們的學習方法,培養(yǎng)他們的學習能力,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這才是社會需要的人才!中等職業(yè)學校的學生大多數已養(yǎng)成一定的“學習惰性”,如若教師對此種現象不加干涉,認為學不學是“學生的事情”,那就糟了,對教、學雙方都是“雙輸”!“跳一跳,摘桃子”。教學中采用自主教學模式時,給學生設定的思維問題,要在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內,讓學生常常能夠體驗成功的喜悅,激發(fā)他們更強的學習欲望!
不足之處(需改進):
1.專業(yè)課有著與文化課不同的特點,理實一體化是近年來一直倡導的比較好的教學方法,因條件有限,將專業(yè)理論、生產實踐與信息技術進行整合還很不夠,這方面的工作還需要一個較長的過程。
2.資源共享需加強,為了制作“鉸鏈四桿機構的演化及應用”課件,筆者準備了很長的時間,其他教師也深有此種體會。要制作一個高質量的機械專業(yè)課件,對教師的要求也很高,既需要扎實的機械專業(yè)知識,又需要一定的計算機能力,很多教師往往因此而退縮(有時也會有時間方面的問題),因此,教研組應起到一定的組織功能,充分發(fā)揮團隊能力,創(chuàng)造出的成果在教學中資源共享,對每個教師來說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3.改革傳統(tǒng)上專業(yè)課程教案的撰寫理念迫在眉睫。傳統(tǒng)教案往往以內容是否詳細、書寫是否工整論優(yōu)劣,對中等職業(yè)教育來說,專業(yè)內容多,知識不斷地更新,用傳統(tǒng)教案的評價方法來評價教案,已遠遠不合適,迫切需要把教師從繁重的教案寫作中解脫出來,變傳統(tǒng)抄書為實際意義的備課。
4.因操作電腦出現一次失誤,導致課堂教學不夠連貫,表現出缺憾。運用多媒體或理實一體上課,必須做好充分的準備,把一堂課45分鐘充分利用起來,提高教學效率!
5.此堂課還有一方面缺憾就是,教師的精神狀態(tài)不夠飽滿,語言缺少一定的激情和感染力,今后還有待加強。
再教設計:沒有最好,只有更好!在《鉸鏈四桿機構的演化和應用》這節(jié)內容教學中,不僅將信息技術與機械專業(yè)知識結合起來,還可能將課堂搬到車間里,上讓學生不僅能“看到”,更要能“摸到”,將理論與實踐充分結合起來,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多年來,“應試教育”一直被批判,提倡教師在教學中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這在中等職業(yè)學校中尤其顯得重要,這些道理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卻很難。作為機械專業(yè)老師,應充分挖掘專業(yè)課的教學資源,極力給學生營造直觀的認知環(huán)境可以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把他們推到學習的前臺,使學生成為教學的主體,教師成為教學的主導者,組織者,這樣才能培養(yǎng)出合格的社會人才!
《比的應用》教學設計2
教學內容:
小學數學第十一冊第98頁例10
教材簡析:
工程問題應用是分數應用題中的一個特例。它的數量關系和解題思路與整數工程應用題基本相同。本節(jié)教學,主要是用整數工程應用題引入,讓學生根據具體數量解答,然后把工作總量抽象成一個整體,用單位“1”表示。通過教學,使學生理解工程問題的實際意義,掌握它的解題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對比能力和綜合、概括能力,提高他們的解題能力,發(fā)展他們的智力。
教學目標:
1、認識分數工程問題的特點。
2、理解、掌握分數工程問題的數量關系,解題思路和方法。
3、能正確解答分數工程問題。
教具、學具準備:投影片幾張。
過程設計:
一、復習引入:
口答列式:
1、修一條100米長的跑道,5天修完。平均每天修多少米?
2、一項工程,5天完成,平均每天完成幾分之幾?
3、修一條100米長的跑道,每天修25米,幾天修完?
4、一項工程,每天完成1/8,幾天可以完成全工程?
(通過這組題,復習工程問題的三個基本數量關系,以及工作總量、工作效率、不定具體的數量應樣表示,為學習用分數解答奠定基礎。)
二、新課:
1、引出課題:工程問題應用題、
2、教學例10
。1)出示例10:一段公路長30千米,甲隊單獨修10天完成,乙隊單獨修15天完成,兩隊合修幾天可以完成?
。2)審題后,根據條件問題列成下表,分析解答,講算理:
工作總量
甲獨修完成時間
乙獨修完成時間
兩隊合修完成時間
30天
10天
15天
3、改變例10中的工作總量,讓學生猜一猜,算一算,兩隊合修幾天可以完成?接上表在工作總量欄中寫出:60千米、90千米。
。1)讓學生猜完后,計算:
。2)訂正后問:為什么總千米數不同,而兩隊合修的天數都一樣?
。ㄍㄟ^工作總量的改變,讓學生猜猜、算算合修的天數,激發(fā)學生學習工程問題的興趣,引起思考,讓學生帶著強烈的好奇心投入到新課的學習中。)
4、如果去掉“長30千米”這個條件,改為“修一段公路”,還能不能解答?
。1)組織學生討論:
。2)列式解答、講算理、
。3)比較與歸納:
再討論:
1)這題與上面的練習題材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2)兩題的.解題思路是否相同呢?
3)用分數解答工程問題的解題特點是什么?
4)指出例10這樣的題目可用兩種方法解答。
。ㄍㄟ^學習討論,引導學生認識分數工程問題的特征,掌握了用分數解答工程問題的方法。)
三、練習:
1、第98頁做一做。(通過基本練習,讓學生及時掌握、鞏固工程問題的解法。)
2、第99頁
3、判斷題。
。ㄍㄟ^辨析、使學生進一步明確解答工程問題,工程總量和工作效率必須要相對應。加深學生對工程民問題應用題的特征的理解,牢固掌握解題方法。)
《比的應用》教學設計3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同學們,我們近段時間學了些什么知識?那么就請同學們運用正比例、反比例的意義來判斷(課件出示判斷題)
1、判斷下面每題中的兩種量成什么比例關系?
(1)單價一定,總價和數量、
(2)每小時耕地的公頃數一定,耕地的總公頃數和時間、
(3)全校學生做操,每行站的人數和站的行數、
2、說說速度、時間和路程這三個量存在怎樣的比例關系?
。ó斔俣纫欢ǎ
二、探究新知:
1、導入新課:剛才同學們說得很好,說明前面所學的知識掌握得不錯,這節(jié)課學習怎樣應用比例知識來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板書課題:比例的應用
2、學習例1.(課件出示例題)
例1、一輛汽車2小時行駛140千米,照這樣的速度,從甲地到乙地共行駛5小時、甲乙兩地之間的公路長多少千米?
。1)先讀題,想想:這種題型我們以前學過沒有,屬于哪類應用題?該怎樣解答?再讓學生在草稿上獨立解答,然后指名說說解答方法。
。2)引導學生探究用比例知識解答。
提問:這道題能不能用比例知識來解答呢?
。ㄕn件出示問題,讓學生思考)
1、這道題中涉及哪三種量?(路程、時間和速度)
2、哪種量是一定的?你是怎樣知道的?(照這樣的速度就是說速度一定)
3、行駛的路程和時間成什么比例關系?(行駛的路程和時間成正比例關系)(指名說說思考過程)
。ㄕn件出示思考的過程,并齊讀)
。3)提問:根據正比例的意義可以列出怎樣的比例?
。ń處煾鶕䦟W生的回答板書)
。4)解這個比例。(教師板書解答過程)
。5)怎樣檢驗所求的答案是否正確?(把求出的未知數代入原方程,看等式是否相等)
。6)寫出答語。
。7)練習:現在我們來看看,如果把例1的條件和問題改成下面的題,該怎樣解答?(課件出示練習題)
一輛汽車2小時行駛140千米,甲乙兩地之間的公路長350千米,照這樣的速度,從甲地到乙地需要行駛多少小時?
(8)學生解答后,指名說說和例1的解法有什么相同?(題中兩種量成正比例的'關系沒有變,解答的方法也沒有變,只是所設的未知數為小時數)。
。9)教師說明:例1和練習題都是根據正比例的意義列出的比例式,也是方程。
3、學習例2:
。ㄕn件出示例題)
。1)自主探究用比例知識解答
1合作交流,小組討論:
題中有哪幾種量?這幾種量之間有什么關系?根據比例的知識可以列出怎樣的方程?
2、匯報討論結果。
老師板書方程并提問:這個方程是比例嗎?為什么?
3、師生一起解答。(完成例2的板書)
4、練習:(課件出示練習題)
一輛汽車從甲地開往乙地,每小時行駛70千米,5小時到達。如果每小時行駛87.5千米,需要多少小時到達?
(學生獨立完成后,指名說說解答方法與例2的異同:題中兩種量成反比例的關系沒變,解答方法也沒變,只是所設未知數為小時數。)
4、比較例1和例2的異同:(相同的是都是用比例解答的,不同的是例1是根據正比例的意義列出的比例式,例2是根據反比例的意義列出的等式。但它們都是方程。)你能從例1、例2的解答中找出用比例的方法解答應用題的關鍵是什么嗎?
5、教師小結。
。ㄕn件出示)通過例1、例2的解答,讓同學們歸納出:(用比例方法解答應用題的關鍵是:先正確地找出題中兩種相關聯的量,判斷它們成什么比例關系,然后根據正、反比例的意義列出方程。)
三、知識應用:(出示課件做一做)
1、食堂買來三桶油用780元,照這樣計算,買8桶油要用多少錢?
2、某種型號的鋼滾球,3個重22.5克。現有一些這種型號的滾球,共重945克,一共有多少個?
四、作業(yè):練習中的1~4題。
五、課堂小結:
1、這節(jié)課我們學會了什么?
。▽W會了用比例知識解答應用題)
2、結束語:比例知識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非常廣泛,比如要測量一顆大樹的高度,或是一根旗桿的高度,都可以用比例知識來解決。我們以后再去探討好不好?
教學內容:數學十二冊《比例的應用》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能正確判斷應用題中涉及的量成什么比例關系。
2、使學生能用比例方法正確解答比例應用題。
3、培養(yǎng)學生的推理判斷能力及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學重難點:
正確地判斷應用題中的數量之間存在什么樣的比例關系,并能根據正、反比例的意義列出含有未知數的等式。
《比的應用》教學設計4
。ㄒ唬┲R與技能
1、使學生認識摩爾是物質的量的基本單位,了解物質的量與微觀粒子之間的關系;了解摩爾質量的概念。
2、了解提出摩爾這一概念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懂得阿伏加德羅常數的涵義。
3、使學生了解物質的量、摩爾質量、物質的質量之間的`關系。能用于進行簡單的化學計算。
。ǘ┻^程和方法
初步培養(yǎng)學生演繹推理、歸納推理、邏輯推理和運用化學知識進行計算的能力。
。ㄈ┣楦袘B(tài)度與價值觀
通過對概念的透徹理解,培養(yǎng)學生嚴謹、認真的學習態(tài)度,體會定量研究的方法對研究和學習化學的重要作用。
重、難點:物質的量及其單位。
過程:
[引言]古時有一個勇敢的小伙子想娶國王美麗的公主,國王出題刁難,其中一個問題是:10kg小米是多少粒?同學們你們能不能幫幫他?
[思考、討論、回答]
[追問]這些方法中,那種方法最科學?
[追問]誰能介紹幾種生活中相似的例子?
[討論回答]箱、打、令、包、條。
設計意圖:引發(fā)學習興趣,引出把微小物質擴大倍數形成一定數目的集體以便于方便生活、方便科學研究、方便相互交流。
[引入]復習C + O2 =CO2指出化學方程式的意義。
在實驗中,我們可以取12 g C和32 g O2反應,而無法只取1個C原子和1個氧分子反應,那么12 g C中含多少個C呢?要解決這個問題,我們來學習“第2節(jié)化學計量在實驗中的作用”。
《比的應用》教學設計5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進一步理解等分活動與除法之間的關系,進一步體驗除法運算與生活實際的密切聯系。
2、結合具體情境,體會“倍”的含義,知道求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用乘法計算。
3、培養(yǎng)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難點:
體會“倍”的含義,知道求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用乘法計算。
教學手段: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準備,為新課鋪墊。
1、小朋友們,喜歡去麥當勞、肯德基嗎?吃過薯條、漢堡包嗎?
2、今天,老師就和大家一起去哪里看看有哪些好吃的東西,好不好?
3、多媒體出示即時練習,指名回答,并說明理由。
二、創(chuàng)設情境,激趣導入。
1、小朋友,在我們的學習生活中,文具的用處可大了!哪位小朋友能說說,你有哪些文具?
2、原來你們有這么多的文具呀!袋鼠媽媽聽了可真羨慕呀!于是她決定要在森林里開一家文具店,讓小動物們和小朋友一樣,都能買到各種各樣的文具。我們一起去看看,好嗎?
3、出示課題:文具店。
二、自主探索,研究新知。
1、出示教學目標,了解今天的學習任務。
2、了解圖意,獲取信息。
。1)我們一起看看小動物們都買了什么文具呢?
小兔買了一支筆,花了2元錢。
大灰狼買了一個文具盒。
小牛買了3支鉛筆。
。2)們說得真不錯,除了這些以外,你還知道什么?
大灰狼花的.錢是小兔的4倍。
3、小組交流,解決問題。
(1)你真是一個認真觀察的好孩子!現在大灰狼想考考大家,你們知道他們買文具花了多少錢嗎?請小朋友在組里互相說一說,然后完成書上的“填一填”。
。2)學生分組交流,解決問題。
。3)師生共同探討:你是怎么想的,說說你的理由。
(4)小朋友說得真好!大灰狼和小牛為你們喝彩。誰和他們一樣棒,也來說一說。
。5)小朋友們說得太好了!香蕉和小雞想請你們來幫它們解決問題,你們愿意幫助它們嗎?
。6)小結:求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用乘法計算。
4、畫一畫。
同學們通過了大灰狼和小牛的考驗,現在老師想考考你們,愿意接受挑戰(zhàn)嗎?
請小朋友完成課本48頁“畫一畫”。
。1)學生獨立思考。
。2)讓學生用學畫一畫。
(3)指名回答。
。4)你會用什么是什么的幾倍說一句話嗎?
5、經過剛才的學習,你能解決下面的問題嗎?
。1)5的2倍是多少?
(2)3的9倍是多少?
。3)6的5倍是多少?
。4)4的8倍是多少?
三、鞏固應用,拓展創(chuàng)新。
1、練一練1、2。
。1)袋鼠媽媽看見小朋友這么聰明,也帶來了四個問題想考考大家,我們一起來解決,好嗎?
。2)學生獨立完成,師生交流。
2、練一練3。
。1)小朋友們,喜歡去旅游嗎?
(2)你們去旅游都離不開什么交通工具?
。3)今天老師給同學們帶來了3輛車,你能說出是什么車嗎?
(4)從圖中你得到了哪些數學信息?
。5)你知道大客車上有多少位乘客嗎?小轎車上呢?請小朋友們討論一下,也可以用小棒或圓擺一擺。
四、評價體驗。
今天,我們班的小朋友真聰明,不僅解決了小動物提出的各種問題,而且最難的思考題都沒有難住你們!現在,誰來說說你有什么收獲?
五、板書設計:
文具店
老黃;ǖ6元錢2×3=6(元)
大灰狼花的8元錢2×4=8(元)
《比的應用》教學設計6
設計說明
本課時是在學生學習了比與分數的聯系及掌握了簡單的分數乘、除法應用題的數量關系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它是“平均分”問題的發(fā)展,也是今后學習比例、比例尺等知識的基礎。本課時在教學設計上有如下幾個特點:
1、巧妙鋪墊。
在解決按比分配的問題時,一般是先把幾個數的比轉化成幾個數分別占總數的幾分之幾,再根據分數乘法的意義求出這幾個數。所以在復習導入階段,巧妙設題,引導學生把幾個數的比轉化成各部分占總數的幾分之幾,使新知的導入水到渠成。
2、合作交流。
在新知的探究階段,先結合例題引導學生弄清題意,再引導學生聯系已有的知識嘗試不同的解法,最后給出按比分配的意義,并引導學生總結出按比分配問題的不同解法,使學過的各知識間的聯系得到加強。
3、應用體驗。
在鞏固練習階段,通過引導學生自主解決相關問題,使學生在應用體驗中進一步理解比和分數的關系。掌握先把比化成分數,再用分數乘法來解答的方法。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課件學情檢測卡
教學過程
⊙復習導入
1、列式并解答。
。1)200kg的'是多少千克?200×=50(kg)
。2)某班有男生18人,女生14人,男生和女生人數的比是多少?(18∶14=9∶7)
(3)學校體育組買來了三種球,其中籃球5個,足球4個,排球8個。
、儋I來的籃球、足球和排球的比是多少?(5∶4∶8)
、诨@球的個數占三種球總數的幾分之幾?
、圩闱虻膫數占三種球總數的幾分之幾?
、芘徘虻膫數占三種球總數的幾分之幾?
、萑绻恢蕾I來的球的總數,只知道買來的籃球、足球和排球的個數比,你能求出這三種球的個數各占球總數的幾分之幾嗎?(引導學生根據份數思考問題)
2、引入新課。
比的應用十分廣泛,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學習比在生活中的應用。(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跳出學生原有的知識結構,把連比轉化成總數的幾分之幾。分散解決問題的難點,激發(fā)學生探究新知的欲望。
⊙探究新知
1、教學教材54頁例2。
。1)課件出示教材54頁例2:這是某種清潔劑濃縮液的稀釋瓶,瓶子上標明的比表示濃縮液和水的體積之比。按照這些比,可以配制出不同濃度的稀釋液。如果按1∶4的比配制了一瓶500mL的稀釋液,其中濃縮液和水的體積分別是多少?
。2)閱讀與理解。
①題目中要配制什么?(配制500mL的稀釋液)
②是按什么進行配制的?(濃縮液和水的體積按1∶4的比進行配制)
③“濃縮液和水的體積比是1∶4”是什么意思?(就是說在500mL的稀釋液中,濃縮液的體積占1份,水的體積占4份,一共是5份,濃縮液的體積占稀釋液體積的五分之一,水的體積占稀釋液體積的五分之四)
。3)分析與解答。
、儆懻摚耗隳芮蟪鰸饪s液和水的體積各是多少毫升嗎?(引導學生小組討論解法)
②交流匯報。(結合學生回答,板書解法)
思路一先把比化成分數,再用分數乘法來解答。
稀釋液平均分成的份數:1+4=5(份)
濃縮液的體積:500×=100(mL)
水的體積:500×=400(mL)
《比的應用》教學設計7
一、教材分析
本節(jié)課是在學習了比的意義和化簡的基礎上學習的,通過分橘子活動的實際操作為學生探索解決按一定的比分配的應用題的解題策略奠定了基礎,也為今后學習正比例積累了經驗,通過動手操作,合作交流與探索使學生在比較的基礎上選擇合理的解題策略,進一步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學情分析
本節(jié)內容是在學生理解了比的意義,比與分數和除法的關系等有關知識的`基礎上進行的,為了面向全體學生,本節(jié)課通過創(chuàng)設分橘子的情境,引導學生動手操作,尋找解題策略,從而理解平均分在生活中的局限性,明確按一定的比分配的實際意義和解題策略。
二、教學目標
能運用比的意義解決按一定的比進行分配的實際問題,進一步體會比的意義,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過程與方法:
經歷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生活中一些簡單問題的過程,掌握按一定的比分配的問題的解答方法。
四、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體會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和數學思考方法。
五、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進一步理解比的意義。
難點:應用比的意義來解決實際問題。
六、教法:
本節(jié)課采用引導探究,轉化歸納,聯系實際的教學方法,創(chuàng)設了用小棒代替分橘子的教學情境,聯系生活實際組織引導學生探究解題策略,緊抓教學難點,緊扣分數與比和除法的關系,放手讓學生解答,增加學習的趣味性,使學生明白按比例分配的合理性。
七、學法:
主要采用合作探究,實踐應用,練習反饋的學習方法,學生通過自主探究了解比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從而加強了對比的意義的深刻理解,親身經歷探索解題策略的樂趣,培養(yǎng)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實際應用,提高解題能力。
八、存在問題:
由于學生個體差異較大,教學在短暫的課堂要面對全體學生,還有個別學生不能順利準確的解決問題,造成教學效果的不足。
九、改進措施:
為了提高教學效果,加強學生全面發(fā)展,在課余時間進行個別輔導,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在課堂上關注學困生,培養(yǎng)學習興趣,從而提高教學效果。
《比的應用》教學設計8
教材分析
本節(jié)核心內容是理解增加百分之幾和減少百分之幾的意義。提高學生能夠運用百分數,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讓學生帶著問題探尋解決問題的方法,創(chuàng)設水結冰的情景,理解增加百分之幾和減少百分之幾的意義,并由此及彼掌握解決此類問題的方法。并為后續(xù)的內容,比較復雜的百分數應用題做好準備。
學情分析
學生在五年級學習百分數,學習百分數的的意義,并學會了簡單的運用百分數的意義解決一些生活中的問題,如今基本知識技能有了很大的提高,對數學學習也有了一定的學習方法。學生會用線段圖的方法解決實際問題,在動手操作,語言表達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合作互助的意識也有了明顯的增強,但是學生之間存在著明顯的差距。學生智力活動是與他對周圍物體的作用密切聯系在一起的,教學普遍存在于學生的生活中。教學時,教師要充分利用這一因素引導學生學習。
學生認知障礙點:理解增加百分之幾和減少百分之幾的意義。提高學生能夠運用百分數。關鍵知道誰比誰,把誰看作單位1,把什么數這作為分母。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加深理解百分數的意義,理解增加百分之幾和減少百分之幾的意義。提高學生能夠運用百分數,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通過計算實際問題增加百分之幾和減少百分之幾,理解增加百分之幾和減少百分之幾的意義,培養(yǎng)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在具體情景中,緊密聯系生活實際,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生活實際的聯系,讓學生體會到生活中有數學,數學中有生活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理解增加百分之幾和減少百分之幾的意義。
難點:解決計算實際問題增加百分之幾和減少百分之幾。
學前準備
讓學生結合生活中的例子復習回顧百分數的意義。
知道求百分率用除法,百分率是一個比值。
教學過程
一、舊知鋪墊,導入新課
1、師:同學們,今天這節(jié)數學課我們一起來研究百分數的應用。(板書:百分數)什么是百分數?你能說一個生活中的百分數嗎?你怎么理解這個百分數?
師:因為百分數的特質使百分數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非常廣泛,今天要研究的主題就是百分數的應用(補充板書:百分數的應用)
。ㄔO計意圖:讓學生結合生活中的百分數重溫百分數的意義。明確百分數是表示兩個數相比的關系,又叫百分率或百分比,為后面學習新知作好知識的遷移準備。)
二、創(chuàng)設情境,探索新知
(一)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在提問中回顧與反思。
1、師:同學們,在炎熱的天氣里人們常常用冰塊來消暑降溫。你們制作過冰塊嗎?水結成冰之后體積發(fā)生了什么變化?
2、課件出示情境,引導學生根據原有的百分數知識提出數學問題。
師:有一位同學把他制作冰塊的過程記錄了下來,(大屏幕出示實驗記錄)請看:45立方厘米的水,結成冰后,冰的體積約為50立方厘米。
3、師:你能根據這兩個條件提出有關百分數的問題嗎?
4、師:哪些問題是我們學過的?你能不能很快就列出算式,請和你的同桌說一說。
5、在思考中提升:都是相同的量相比,為什么列出截然不同的兩個算式呢?
6、小結:相比的兩個兩個量沒變,但比的標準變了,列的算式就不同。
。ㄔO計意圖:利用情境所提供的數學信息,復習舊知的同時,引發(fā)學生的思考,雖然相比的量不變,但比的標準變了所以列出的`算式不同。讓學生明白在解決百分數應用題時,不僅要看清楚“誰和誰比”,還要弄清“以誰為標準”。)
(二)在解決“增加百分之幾”問題中理解數量關系,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
1、師:今天我們重點解決“冰的體積比原來水的體積約增加百分之幾?”這個問題,一起讀題,你覺得哪句話最難理解?
2、學生用自己的方式理解“增加百分之幾”的意思。
3、四人小組交流自己的理解。
4、全班匯報,由口頭理解的不清晰,引出線段草圖。
5、對比書中的線段圖和學生的線段草圖,引導學生思考“增加了??”這個省略號背后所隱含的意義,從而得出兩種不同的理解。
。ㄔO計意圖:尊重學生學習的方式,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來理解“增加百分之幾”的意思,并根據學生思維和學習的特點,突顯畫線段草圖的必要性。利用線段圖幫助學生理解“增加百分之幾”的意思,使學生抽象的思維直觀形象化,利于孩子分析數量,明確解題思路。)
6、列式計算,數形結合,說出兩個列式的含義
7、學生列式計算,并說出算式所表示的意義。
8、課件演示,小結兩種解題思路。
9、反饋
(設計意圖:讓學生列出算式后結合線段圖說出算式所表達的意思,目的是數形結合,幫助學生建立線段圖與算式之間的聯系,再加上課件的演示動靜結合,從而使學生更明晰解題的思路。)
(三)在辨析中解決“少百分之幾”的問題,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1、(課件出示第四題)師:增加百分之幾是不是也可以說少了百分之幾?
2、拋出問題,激化矛盾,
師:有分歧了,認為不用算的同學舉手,為什么不用算?說說你的理由。師:認為不用算的同學也來說說你的理由。3、列式計算
師:學生動筆計算,比一比誰的動作最快。
小結。通過解決剛才的兩個問題,對于要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或少)百分之幾你有什么要說的嗎?或者是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地方?
。ㄔO計意圖:通過問題矛盾的激化,從而讓學生進一步明晰解決百分數的問題的關鍵是要弄清楚“以誰為標準”。)
9、小結提升:剛才解決的問題其實就是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或少百分之幾的問題,在解決這樣的問題時,我們應該注意什么地方?
多層練習,鞏固深化
師:同學們,在我們的生活中百分數的應用相當廣泛,讓我們一起走進生活看世界!練習1:消費寶典
電飯煲降價,原價220元,現價160元,價格降低了百分之幾?(百分號前保留一位小數)
(引導學生先理解“降低百分之幾”再列式計算。)
練習2:建設新農村
選一選:
光明村今年每百戶擁有彩電121臺,比去年增加66臺,今年比去年增長了百分之幾?
。1)、(121-66)÷121
。2)、66÷121
。3)、 66÷(121-66)
。ㄗ寣W生說出選擇的依據。)
練習3:奧運·中國(可用計算器幫助計算。)
中國近三屆奧運金牌、獎牌榜
(1)你能提出一個數學問題來考考你的同桌嗎?
(2)29屆奧運會金牌數比上一屆增加了百分之幾?(百分號前保留一位小數)
。3)28屆奧運會獎牌數比上一屆增加了百分之幾?(百分號前保留一位小數)(提醒學生理解“上一屆”指的是哪一屆。)
。ㄔO計意圖:在不改變書上練習所要達成的目標的前提下,我們將書上的練習進行了重組和設計,通過三個不同層次的練習讓學生解決生活中的百分數問題,進一步鞏固“增加百分之幾”和“減少百分之幾”的問題的解題思路,并體會到百分數在生活中的應用價值,讓教材的使用更加“增值”。)
課堂小結
師:同學們,我們的生活無時不刻都在發(fā)生變化,因為變化我們才有前進的動力和挑戰(zhàn)的勇氣,因此,適當去掌握和分析這些變化的情況是很有必要的。希望同學們能更多的使用在課堂上得到的知識來解答生活,下課!
《比的應用》教學設計9
教學目標:
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和掌握用比例知識解答應用題的方法。
抓住解題關鍵進行熟練準確的判斷,從而找準題中的'等量關系。
通過與算術方法解答相比較,加強知識之間的聯系,使學生進一步理解能用比例知識解答應用題的數量關系。
教學過程:
師:誰能夠說說用比例知識解應用題的關鍵是什么?
判斷下題中各量成什么比例?并說明理由?
指導學習題例。
讓學生獨立解答例7。
在弄清題意后,把例5未完成的部分寫完整然后比較這兩種解答方法的異同點。
相同點:都是抓住商一定來建立等量關系列出方程或比例式解答的。
不同點:第一種解法是直接設所求問題為X。
第二種解法是間接設,即解出X后,還要用X減3才是所求問題。
師:除了這兩種方法解答外,還能用其它方法嗎?請用算術方法解答例7。
學習例6
師:請同學們在教材上完成例6后,再用算術方法解答。說說用比例解例6的關鍵。
對比小結
比較例5例6有什么不同?分別是根據什么關系來解答的?
。◤娬{用比例知識解應用題,關鍵是判斷題中的數量成什么比例,再根據題中比例關系找準等量關系,把其中未知數量用X代替,列出方程解答)
算術解法和比例解法的比較和聯系。
觀察算式(例5)
練習鞏固
筆答題:教材117頁1~3題。
全課總結(略)
【《比的應用》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比應用教學設計04-04
《比的應用》教學設計01-20
比的應用教學設計02-28
《比的應用》教學設計及反思03-21
《比例的應用》的教學設計03-22
力的應用教學設計03-22
教學設計案例的應用03-22
《積累與應用》教學設計11-17
《比的應用》優(yōu)質教學設計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