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鴻門宴》優(yōu)秀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掌握《史記》一書的體例、別名、作者。
2、掌握本課出現(xiàn)的詞類活用、一詞多義、通假字、古今異義字、特殊句式等。
3、掌握翻譯文言句子的一些方法,能準確概括文章的故事情節(jié)。
4、了解作者運用個性化的語言和行動描寫的方法刻畫人物的特點。
教學重點
1.學習古漢語的常用詞語和特殊句式。
2.正確分析認識項羽、劉邦兩人物的性格特點。
課時安排:四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引導學生了解秦末楚漢相爭的歷史背景。朗讀課文,重點字詞正音,以求準確認讀。熟讀課文,理解文意。
教學步驟:
(1)導入:大家聽說過成語“項莊舞劍,意在沛公”么?“項莊舞劍,意在沛公”這個成語的原話是什么、出自哪里大家知道么?對,就是司馬遷的`《史記·項羽本紀》中。公元前206年,在新豐鴻門(今陜西。┡e行了一次特殊的宴會,史稱“鴻門宴”,這也是項羽和劉邦之間的一次攸關宏圖偉業(yè)以及性命的宴會,那么“鴻門宴”到底是怎樣的一次宴會?項羽和劉邦又在宴會上顯示了怎樣的英雄本色呢?讓我們一起來學習課文《鴻門宴》。
(2)明確學習任務:
①了解司馬遷與《史記》
、谑柰ㄎ囊
、壅莆照n文中所出現(xiàn)的文言知識
④理清情節(jié)發(fā)展脈絡
、萑宋镄蜗蠓治
(3)作者簡介
《鴻門宴》作者司馬遷,字子長,西漢史學家、文學家,史稱“太史令”。 著有《史記》,后人又稱《太史公書》!妒酚洝啡珪话偃,包括十二本紀、三十世家、七十列傳、十表、八書共五十二萬六千五百字,敘述了上起黃帝,下到漢武帝太初四年約3000年的歷史;是我國二十四史中的第一部紀傳體通史。
《史記》是作為正史的二十四史中的第一部,本紀:敘述歷代帝王的歷史;世家:敘述貴族王侯的歷史;列傳:歷代諸侯之外名官名人的事跡;表:各個歷史時期的簡單大事記;書:記載典章制度,天文地理。因其中的作品思想性和藝術性高度結合,所以魯迅贊譽它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4)背景簡介
秦末,“天下苦秦久矣”,公元前209年陳勝吳廣起義,劉邦、項羽也起兵江東。項梁擁立老楚懷王之孫為“楚懷王”,召集諸將結成反秦聯(lián)盟,命主力軍劉、項分南北兩部,合力西擊秦軍,并約定“先入關中者王之”。劉邦率先入關破咸陽,退駐霸上。后項羽率軍西來屯軍新豐鴻門,揚言同劉邦交戰(zhàn)。公元前206年12月,在新豐鴻門舉行宴會,課文以項羽是否發(fā)動進攻、劉邦是否安然逃席為主要矛盾展開。
(5)學生朗讀
下面我們開始讀。根據(jù)有無聲音,讀可分為朗讀和默讀,在文言文學習中,朗讀的效果要大大優(yōu)于默讀——它能培養(yǎng)語感,增強閱讀理解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通過朗讀,許多字、詞甚至句子的含義就會迎刃而解。朗讀時要注意三點:一是要讀準字音;二是要讀清句讀;三是要讀出文章的感情和氣勢,表現(xiàn)出文章中抑揚頓挫、跌宕起伏的節(jié)奏感。
(學生邊讀,邊板書學生容易讀錯的字、詞)
本文的異讀字有:
破音異讀:
沛公欲王關中(wàng)
道芷欲間行(jiàn)
數(shù)目項王:shu數(shù)次用目示意項王。目,用目示意,動詞
通假異讀:
距關,毋內諸侯(同“拒”“納”)
要項伯(通“邀”)
令將軍與臣有郤(通“隙”)
愿項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通“背”)
旦日不可不蚤自來謝項王(通“早”)
杯杓(sháo)酒杯和勺子。
讀完后,師:“大家說,這是一場真正意義上的宴會么?”
這絕對不是一次愉快的宴會,項羽和劉邦在宴會上劍拔弩張,勾心斗角,進行了一次驚心動魄的沒有硝煙的戰(zhàn)爭,戰(zhàn)爭以劉邦勝出為結局。后來“鴻門宴”也成為了一個特定的詞語,用來比喻那些“不懷好意,設計陷害別人的宴會”。
(6)學生自由朗讀課文,借助注釋及熟知的文言知識理解文意。下面給同學們3分鐘思考時間,然后請一位同學用現(xiàn)代漢語復述課文的故事梗概。
生:述(略)
師:評價學生的復述情況(略)
(7)布置作業(yè)
1.掌握本課的生字、異讀字。
2.反復誦讀全文,熟悉文意。
【高中語文《鴻門宴》優(yōu)秀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鴻門宴教學設計(精選15篇)06-11
高中語文教學設計04-12
《鴻門宴》高一語文教學設計03-03
《老王》優(yōu)秀教學設計12-25
《挑山工》優(yōu)秀教學設計07-01
《荷花》優(yōu)秀教學設計04-14
白鵝優(yōu)秀教學設計04-04
《松鼠》優(yōu)秀教學設計04-03
高中語文必修四《張衡傳》教學設計12-25
小學音樂優(yōu)秀教學設計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