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科學《鯽魚與青蛙》教學設計范文
教學目標:
1、科學知識目標
。1) 認識小蝌蚪和小魚,運用對比的方法了解它們的不同。了解青蛙的變態(tài)發(fā)育與鯽魚的發(fā)育區(qū)別。
2、能力培養(yǎng)目標
。1)了解觀察生物外形的基本方法,培養(yǎng)觀察、記錄、歸納、判斷的能力。
(2)對青蛙和鯽魚的生長過程作出猜想。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1)樂于與人合作;
。2)培養(yǎng)愛護小動物的情操。
教學重點:
觀察比較蝌蚪和小魚幼體外形的異同以及青蛙的變態(tài)發(fā)育與鯽魚的發(fā)育的區(qū)別。
教學難點:用自己的語言正確表述觀察結果。
教學準備:課件。蝌蚪、小魚、青蛙、鯽魚的放大圖片及其發(fā)育過程的動畫。
教學過程:
一、 觀察啟趣揭示課題
課件出示鯽魚和青蛙的圖片,問:看到鯽魚和青蛙(板書:鯽魚與青蛙)你想到了什么?想研究它們的哪些方面?
師:今天我們就從它們的幼體入手,對比一下它們幼體的異同,了解它們生長發(fā)育的過程好嗎?
二、手腦并用探求新知
1、出示課件:蝌蚪和小魚在水中游
問:認識它們嗎?為什么有人說它們是小魚,有人說它們是小蝌蚪?(長像相似)面對這群可愛的小東西,你對它們哪些方面感興趣?(板書:相似、怎樣長大)
師:下面看圖片以小組為單位對小蝌蚪和小魚進行觀察比較,共同來探究兩個問題:(它們的身體的哪些相似的地方?它們用什么來游泳?)各小組要指定人員記好觀察記錄。
2、看圖片,分組觀察,做好記錄。
我的'觀察結果:
3、小組匯報,師板書:流線型、光滑、尾能擺動(游泳)
過渡:
這群可愛的小東西是怎樣長大的呢?根據你們的經驗猜測一下好嗎?
4、用簡單的圖畫把你們的猜想畫出來,大家比比誰猜的對,誰畫得好。
5、匯報。每組推選一名代表講解并貼圖展示。
6、你們畫得不錯,不過你們猜的對不對呢?你們想不想弄個究竟啊?
7、看課件:青蛙、鯽魚生長過程(老師配樂講故事)驗證學生的猜測。
8、你們還知道小蝌蚪和小魚生長變化的其它情況嗎?小組討論后匯報。
板書:陸地、水里
三、回顧整理拓展延伸
9、現在我們整理一下這節(jié)課我們學了哪些知識。學生自己總結。
10、師結:這節(jié)課同學們積極探究,認真觀察比較,了解了不少關于鯽魚和青蛙的有關知識,為了更深入地研究它們,我建議大家想辦法養(yǎng)一養(yǎng)小魚和小蝌蚪,通過飼養(yǎng)來進一步驗證你們今天學到的知識,并把你們在飼養(yǎng)過程中的新發(fā)現記錄下來,不過一定要愛護小動物,等到它們長大后,完成了觀察任務后,一定要把它們放回大自然。
板書設計
鯽魚與青蛙
蝌蚪 青蛙(陸地)
水
身體流線型,體表光滑,尾(游泳)
中
小魚 大魚(水中)
【小學科學《鯽魚與青蛙》教學設計范文】相關文章:
《青蛙寫詩》教學設計范文04-09
《青蛙寫詩》教學設計15篇12-18
《人物與環(huán)境》教學設計范文07-17
可愛的小青蛙教學設計4篇03-04
《我與地壇 》教學設計03-31
《紙船與風箏》教學設計03-28
《敬業(yè)與樂業(yè)》教學設計10-31
《位置與方向》教學設計09-22
《數字與編碼》教學設計07-12
排列與組合教學設計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