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五招教你判斷別人有沒有撒謊
有時候人們是用幾個手指或緊握的拳頭遮著嘴,試圖遮掩自己說謊的行為。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五招教你判斷別人有沒有撒謊,歡迎閱讀與收藏。
一、用手遮住嘴巴
下意識地用手遮住嘴巴,表示撒謊者試圖抑制自己說出那些謊話。有時候人們是用幾個手指或緊握的拳頭遮著嘴,但意思都一樣。有的人會假裝咳嗽來掩飾自己遮住嘴巴的手勢。
二、觸摸鼻子
觸摸鼻子的動作一般是用手在鼻子的下沿很快地摩擦幾下,有時甚至只是略微輕觸。說話者觸摸鼻子意味著他在掩飾自己的謊話,聆聽者做這個手勢則說明他對說話者的話語表示懷疑。
科學家發(fā)現(xiàn),當人們?nèi)鲋e時,一種名為兒茶酚胺的化學物質(zhì)就會被釋放出來,從而引起鼻腔內(nèi)部的細胞腫脹,導致鼻腔的神經(jīng)末梢傳送出刺癢的感覺。
三、臉轉(zhuǎn)向別處
在試圖掩蓋一個彌天大謊時,很可能會把臉轉(zhuǎn)向別處,以躲開聽話人注視的目光。
四、拉拽衣領
撒謊會使敏感的面部與頸部神經(jīng)組織產(chǎn)生刺癢的感覺,于是人們不得不通過摩擦或者抓撓的動作消除這種不適。這種現(xiàn)象不僅能解釋為什么人們在疑惑的時候會抓撓脖子,它還能解釋為什么撒謊者在擔心謊言被識破時,就會頻頻拉拽衣領。宋洋
五、抓撓脖子
抓撓脖子的動作是:用食指(通常是用來寫字的那只手的食指)抓撓脖子側(cè)面位于耳垂下方的那塊區(qū)域。當口頭語言和這個手勢不一致時,矛盾會格外明顯。比如,某個人說“我非常理解你的感受”,但同時他卻在抓撓脖子,實際上他并沒有理解。
如何杜絕孩子說謊的行為
懲罰要合情合理合度
要考慮孩子的感受。在該案例中,媽媽的做法在這方面顯然欠妥。對孩子撒謊的無情揭露,有可能證明媽媽的“精明”,但也證明了孩子的“無能”,證明了孩子是一個“品德不好”的人。當發(fā)現(xiàn)孩子說謊時,首先要了解情況,弄清孩子為什么要說謊,然后,仔細分析,區(qū)別對待,該肯定的肯定,該指正的指正。即使孩子是惡意欺騙,應該懲罰,也必須考慮孩子的承受能力,尤其是抑郁質(zhì)、膽汁質(zhì)的孩子,更要把握好懲罰的“度”。
讓孩子用正當方法獲得尊重
靠“忽悠”獲得的“自尊”,不是真正的自尊,也不會長久?释蛔鹬,被接納,是人性使然,無可厚非。但是,如果不擇手段,甚至惡意欺騙去“取寵”,引來的只能是更多的蔑視。作為一個青春期的孩子,想活出自己的尊嚴,首先要完成學習任務,掌握盡量多的科學文化知識。
撒謊不一定是壞孩子
如果籠統(tǒng)地說,撒謊的都是“壞孩子”,那這個世界上可能就沒有“好人”了。因此,一定要給孩子說明撒謊的復雜性,例如,有善惡之分,有自我保護功能。例如,“壞人可以騙”,“機智應對,才是好孩子”(英國《兒童十大宣言》)。好人也可以騙,但必須是善意的謊言。例如,自己住校條件不理想,但是,又無法改變,怕家人擔心,也可以騙家人說“挺好的”。
寬恕孩子的小錯
世上沒有一輩子不犯錯的人,另外,人不經(jīng)歷錯誤、挫折,能力、承受力無從增長,沒有較好的能力、承受力,人無法成功。君子與小人的區(qū)別,不在于犯不犯錯,而在于對自己所犯錯誤的態(tài)度,對錯誤的態(tài)度不同,結(jié)果也不一樣,因此,經(jīng)常撒謊肯定不利于心身健康。家長應引導孩子,從正視自己的小錯做起,成長為一個光明磊落的人;從承擔自己的小錯引發(fā)的后果做起,成長為一個敢于擔待的人。
揣摩孩子的心理
別以為幼兒不懂心理,其實幼兒非常會揣摩大人的心理,不但會揣摩,而且會應用心理戰(zhàn)術(shù)來對付大人。比如:早晨,大人急匆匆地忙完早餐,希望孩子吃快一些,催孩子“快些,快些”,以便把孩子送到幼兒園后快些上班。而孩子卻慢吞吞地有一口沒一口地吃,其實孩子的肚里有“小九九”。晚上,大人想把孩子安頓好后,自己可以做些事情?珊⒆泳褪遣焕聿徊牵豢舷茨,不肯洗澡等等,惹得大人很惱火。這實際是孩子對大人的安排不滿意,或者沒有達到孩子的期望價位。于是,孩子就用慢吞吞,不理不睬的方法來對付大人大人用不著發(fā)火,也用不著摧促或逼迫孩子,只要告訴孩子,現(xiàn)在是幾點鐘,你還有多少時間可以玩;蛘吒嬖V孩子,你到幾點鐘應該做什么事情。如果過了這個時間將會產(chǎn)生怎樣的后果,讓孩子考慮。盡量把后果描寫具體些。孩子會感到他使用這個方法失敗了
【五招教你判斷別人有沒有撒謊】相關文章:
最有效的五招求職方法03-30
如何培養(yǎng)判斷力?09-25
關于撒謊的名言09-28
有沒有傷感的句子03-23
教你說話的技巧的書04-13
教你怎樣說話的技巧11-06
教你職場生存法則08-19
教你談話的約會技巧09-16
教你如何制作餃子10-23